-->

书坛新锐卫尧: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卫尧指导学生书法写作

 

12月10日,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在陕西宝鸡开展。作为我市唯一入选的行书作品,作者卫尧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与全国各地的入选作者、书法爱好者一起,感受了国展的魅力。“能与全国高水平同行一起入展,非常幸运。在这场文化盛宴中我一定会多观摩学习,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初识卫尧,是在今年7月夏县举办的卫夫人书法艺术节上。作为该艺术节重要组成部分的“溯源传承——卫氏后裔书法展”,展示了17位河东卫姓书家的作品,其中,不乏卫牢娃、卫天亮、卫立钧等书界名家,1988年出生的卫尧最为年轻。 再次知道卫尧,是在今年9月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名单上。卫尧的行书作品通过层层考验,成功入展。他是此次国展行书展中,运城唯一上榜的书家。 年纪轻轻,既能与书界前辈同台交流,又能在国展中崭露头角,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父引路,“杏李园”里下苦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卫尧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卫尧能走上书法这条路,深受其父亲卫行立的影响。卫行立现为山西省书协会员、运城市书协主席团委员、盐湖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很小的时候,卫尧就经常见到父亲临帖、写字。有时母亲把饭做好了,让他去喊父亲,每每这时,他三五遍也喊不停父亲手中的笔。正是这样耳濡目染,书法在卫尧幼小的心里扎了根。 看到卫尧有了兴趣,父亲也时不时教他一些书法的基本知识。久而久之,父亲就成了卫尧习书的“领路人”。特别是每年寒暑假,当大部分小朋友都在玩的时候,卫尧却被父亲严令“每天至少练习3个小时的书法”。 大学毕业后,卫尧真正踏上了书法这条路。 在父亲的“杏李园”书法工作室,他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一方面,他继续跟着父亲学习,平时不忘苦练;另一方面,他又学以致用,及时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同样有书法学习兴趣的学生。在与一批批学生共同提高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卫尧进步很快。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虽然当了老师,但卫尧心里清楚,自己的书艺还差得远呢,唯有苦练,别无他法。于是,每天带完课以后,无论多晚,他总是一个人留在教室里,独自练习两个小时才回家。 与此同时,他开始外出求学,“书艺博大精深,只有博采众长才能有所突破”。 拜名师,开眼界中求真艺 11月3日,“遇见——墨铎堂第一回书法作品展”在市群艺馆开展。墨铎堂堂主仇官有和21名学员,为河东人民带来了一场特别的书法盛宴。卫尧就是21名学员中的一位。 在河东乃至山西书界,仇官有的人品、书艺俱佳。跟着仇官有学习,卫尧对书法,尤其是行草,有了新的认知。 “仇老师要求,‘大胆起笔,小心收笔,一笔完成,不要有过多修饰性的东西’。”卫尧说,“写的不合适的地方,仇老师不仅会告诉你怎么写,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写。他入古出新,讲笔法,‘锥画沙’‘屋漏痕’……信手拈来,书理讲得通俗易懂,让人受益匪浅。” 不仅如此,卫尧还走出去开眼界拜访名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的刘聚森老师和张胜伟老师,都对卫尧作过指导。 刘聚森老师让卫尧更清楚“笔路”和“字势”,每写一个字,要还原古人的书写状态,身临其境地去写,不能简单地写形,要掌握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行与行之间要写出变化。 “学书,要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掌握技法,更要了解其中的内涵。”张胜伟老师经常这样教他,“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应该像太极图,要虚实结合,同时做到以文领义,有起承转合。” 每一位老师,都让卫尧收获颇丰。“老师们见多识广,各有特点,非常感恩他们的悉心教导。”他深有感触地说,“艺无止境,学习的道路还很长,希望能不负老师所望。” 年尚少,《圣教序》中再提升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每四年一次,是我国书法界顶级国展。 卫尧此次入展作品是800余字的行书作品,作品以米芾行书为基调,以“二王”手札笔法,取苏轼字势,一气呵成。专家这样点评卫尧入选国展的作品:意态闲适、温文尔雅,自然流畅、气息饱满,少了些米芾的沉着痛快,多了些厚重和优雅,不失为一种别开生面的继承。 为参加国展,卫尧很早就开始准备了。800余字的行书作品,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先是单字练,然后合体练,还要考虑谋篇布局……卫尧明白,如此国展对年轻人的要求更为严格。 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在讲到如何对待传统时说:“我们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卫尧是实实在在走进传统、使出吃奶的劲打进去的一个人,这些年,他‘咬住’米芾不放手,几乎临遍了米芾所有的法帖。但他又不死学,能把专精一帖和博涉多帖结合起来,仔细研究米芾的用笔、笔势、裹束特点和规律,创作中扬长避短,化古神为我意。”仇官有这样评价卫尧。 诚然,能入国展是可喜的,这种权威的认可,更加坚定了卫尧学书的信心。一路走来,卫尧很感激身边的人。父亲的启蒙、老师的教导,还有学生的期望,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特别是在“杏李园”教习书法的过程中,卫尧慢慢体会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孩子抓起,能写一手好字,可谓受益终身。而且,习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分析、观察和理解能力,让孩子做起事来更加专注和有耐心。 “学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自己还是一个学生,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接下来,将专心学书《圣教序》,再下苦功夫,把握好准确度,增加厚度,掌握好灵活度,让书法创作再上新台阶。”卫尧信心十足。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2024第四届 “关公磨刀日” 祈福大典隆重

      6月18日,第四届关公磨刀日祈福大典在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关帝家庙隆重举办。社会各界信众参加了此次祈福大典。......

    06-19    来源:山广运城

    分享
  • 有文化,有故事的东娃 卤肉——只在此城

      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

    05-07    来源:山广运城

    分享
  • 七彩盐湖辉映千年文明——山西省运城市

      2023年5月16日下午,在赴陕西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忙碌的行程中挤出时间来到“盐运之城”山西运......

    07-09    来源:山广运城

    分享
  • 阳城东娃卤肉的故事

      阳城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极其丰厚,饮食文化位列其中;而阳城东娃卤肉,更是这一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

    05-07    来源:山广运城

    分享
  • 东娃卤肉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已有四代传

      东娃卤肉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已有四代传人。始创于清朝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的百年老店——谐春堂就是专门制作销售卤......

    06-21    来源:山广运城

    分享
  •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

    03-17    来源:未知

    分享
  • 中华慈善第一院 ——李家大院

      不登李门 不知善大 不入深宅 枉到河东 中华慈善第一院 李家大院 山西大院,是近代山西社会的一大缩影。明清时,晋商崛起......

    05-23    来源:山广运城

    分享
  • 青岛市融和房地产有限公司情注芮城文化

      青岛市融和房地产有限公司情注芮城文化旅游产业 本报讯 近日,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县长尚玉良会见青岛市融和房地产开......

    07-01    来源:山广运城

    分享
  • 运城名人知多少?

      运城名人知多少? 运城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阜民丰,自古以来为繁华之地;历史悠久,俊采星驰,从来就......

    07-01    来源:山广运城

    分享
  • 闻喜县裴社乡召开“五星级文明户”创评

      闻喜县裴社乡召开五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 本报讯 五月中旬,闻喜县裴社乡召开精神文明创建暨五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推进会......

    05-23    来源:山广运城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