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浩渺、芦苇轻摇、远山近水……在这一幅极富诗意的景色中,游人三三两两漫步在环湖路上,驻足远眺者有,疾步向前者有。“湖波泮淼不知远,澄作汪汪千顷波”,古诗中的伍姓湖不仅重现,更在今天绽放了全新的风采。
蒲园,这个永济市的中心公园里,党史长廊、健康服务、党建知识科普多个功能区让城市公园更富内涵。
永济市委市政府为了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将更多的资源注入城市公园、湿地,让公园、湿地的功能不断得到丰富及拓展。全新的伍姓湖湿地和蒲园在汇入百“科”后,气度不凡。
一样的公园
不一样的“密度”
初冬时节,公园一角,以庆祝建国70周年为主题的老党员书画展正在举办。
此次展出的书画作品达到70多幅。老党员们通过手中笔墨,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和建国以来永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尽情抒发对党和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美好祝福,对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宣传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投入实现伟大中国梦热潮,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参与书画园地日常活动的老党员有5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6岁。采访当日,有不少市民都纷纷驻足观摩,频频点头称赞。
举办这场老党员书画展的公园,叫做蒲园,占地135亩。蒲园是永济市一座区级公园。现在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永济市党建文化园。
名字更新后,这里已经是一座集风景、休闲、运动、党建、健康服务于一体并且人气很旺的“明星”公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在永济市委市政府及园林人的共同努力下,永济市内的园林绿化越来越好,蒲园的建设就是其中的关键性成果。蒲园建成以来,公园内部的假山、湖水、绿化等建设完善,让永济市民在这里开展健步、慢跑、踏青等活动。市民的活动空间越来越怡人。
然而,公园建成一段时间后,如何突破蒲园作为城市中心公园仅仅提供休闲运动这一单一功能的难题,让蒲园绽放更多元的风采,为永济市民带来更多层次的体验,成为永济的全新课题。
经过多次讨论,永济市决心以党建内容丰富蒲园功能。为拓展基层党建阵地,多样化宣传党的历史、方针、政策,永济市于去年5月开始,对蒲园进行党建文化元素“微改造”,历时一个多月。此次改造由永济市城东街道党工委、住建局公园管理中心党支部、老干部局党委等29家党组织共同参与。
此次改造,党建文化园分为健康服务区、党建知识科普区、党员风采展示区、红色电影展播区、党建引领发展成果展示区、党建知识竞答区等九大区域。
在党建文化园的门口右侧位置,就是园方充分听取市民建议后全新修建的健康服务区。在健康服务区内,园方配备了应急救助药品器械,向全体居民开放,为群众提供血压、血脂、骨密度测量、健康咨询和应急救助等服务。
进入公园,园方在游览路线的两侧设计了牌子宣传最新治国理政理念、政策、思想等内容,以及党员风采展示牌展示从袁隆平到罗阳等全国及永济市的先进党员代表,供全市党员和群众学习,以起到典型示范、榜样引领作用。
现在蒲园的戏剧舞台上,正树立着一块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红色电影展”的展板,在舞台的一侧立着电影播放时间表,从上面可以清楚地了解到10月1日以来,每个周末播放的电影列表。记者看到播放的电影里既有《建国大业》《小花》等老电影,也有《红海行动》《芳华》等当代票房火爆的电影。
据公园负责人介绍,每到周末的晚上,来这里看电影的市民非常多,不仅老人、孩子观众众多,年轻观众也不在少数。
这个戏剧舞台正是园方借助蒲剧舞台资源,举办红色教育晚会、播放红色电影、开展红色革命讲座等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在戏剧舞台对面,是党建引领发展成果展示区。这个区域以“党旗领航,共铸辉煌”为主题,精选120余幅照片,集中展示永济发展成果。这些照片中,有永济种粮大户丰收的场景,有永济著名景点鹳雀楼的景色,有永济市工业企业现代化厂房等等,这些照片都生动记录了永济市的发展瞬间。
党建文化园扩充了功能,在内涵更丰厚的平台上,可操作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
除了老党员书法展览之外,党建文化园还承办了多场主题教育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及党建知识有奖竞答活动等。
当下,党建文化园正在开展面向永济全市党员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在这里充当“小导游”,介绍先进党员事迹,学生们还在这里成为“小歌手”“故事王”,通过唱歌、讲故事的方式传承红色文化,形成自身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党建文化园景观设计以叙事方式打造,将党建文化与百姓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该园从实际出发,改善民生,顺应民意,提升民众素质,全面提升整个公园空间环境;服务于民,将党中央及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及精神内容融入其中,打造成集思想教育、休闲健身、传承文化、党建科普、形象展示、陶冶情操于一体的现代生活服务共享平台。
一样的湿地
不一样的“热度”
去年5月底,以“深入贯彻十九大、实现体育强国梦”为主题的2018“中车永济电机杯”环伍姓湖自行车邀请赛在永济市伍姓湖湿地举行。
本次赛事,有来自北京、天津、江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自行车运动员、骑行爱好者等500余人在伍姓湖畔展开激烈角逐。
去年11月底,永济市在伍姓湖湿地隆重举行“体彩杯”环伍姓湖马拉松比赛。来自永济市各机关单位厂矿企业的多名干部职工和广大长跑爱好者共计1200余人参加这一全民健身盛会,共同感受运动的魅力。
山西鹳雀楼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与派臣(上海)投资管理公司合作的“全球华人婚礼目的地”旅游项目中,也将伍姓湖湿地作为其中的观礼背景。该项目将通过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婚礼仪式,打造独具特色的婚礼服务品牌。
……
环湖自行车赛、环湖马拉松赛事、婚礼文旅项目等体育、旅游方面的尝试,让伍姓湖湿地实现了华丽转身,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
回首过去,伍姓湖湿地的发展历程坎坷而曲折。
伍姓湖,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控制面积约27.5平方公里,核心区水域达到11.3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淡水湖,在华北半干旱地区更是一座罕见的大型湿地。因此,在2001年伍姓湖被确定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伍姓湖地处我省南部中条山北麓,永济市市区东北方向,距市区最近距离仅不到2公里。
史传因舜裔五姓(虞、姚、陈、胡、田)临湖而居遂得名。伍姓湖又名张扬池,《水经注·涑水》中不仅提到“张扬泽”,更详细描述其具体方位:“……西陂即张扬泽也,西北去蒲坂一十五里,东西二十里,南北四五里,冬夏积水,时有盈耗也”。
历史上的伍姓湖是什么样子?翻看历史文献,一个烟波浩渺、风景如画的大湖迎面而来。
明代襄垣人王子俊曾在伍姓湖旁建起“别墅”,并自记曰:“烟波渺弥,沙鸟上下,秋则芦花吹雪,夏则莲叶披云,把钓浮舟开窗待月,村樵渔子共话田园”,描绘出当时湖岸四周山水依傍、耕读渔樵的美好生活。
明版《永济县志·伍姓湖》记载:“湖旁昔多楼台,居人环绕,每夏荷花尽发,灿若霞锦,杂以绿萍、红蓼、渔人、罟师,水凫鹭,疑乃间作,飞浴相翔,致为胜观”,也印证了王子俊所记。
公元1813年,清代蒲州知府周景柱主持对湖塘挑挖疏浚,并作赋《伍姓湖歌》:“湖波泮淼不知远,澄作汪汪千顷波。平开镜面天上下,靴纹屈织铺琉璃……”这位周知府笔下的伍姓湖,俨然可与江南鱼米之乡洞庭、鄱阳媲美。
然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伍姓湖上游涑水河、姚暹渠多处拦坝蓄水,修建水库,70年代周边地区大面积开采地下水,加之气候干旱少雨,致使伍姓湖干涸少水,渐为荒滩。后因实施黄灌工程,加之降水量增多,伍姓湖蓄水量渐增,但因涑水河上游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和发电厂粉煤灰堆积等因素,导致伍姓湖污染严重、水体恶臭、湿地萎缩、生态环境恶化,昔日“湖旁多楼台,居人环绕”“波光渺茫,泛狎鸥鹭”的美丽景色不复存在。
在干旱季节,一遇大风天煤灰就弥漫市区上空,市民多有抱怨。上游被污染的涑水河水不断穿流渗入湖中,湖水颜色发黑发臭,已多年不见鱼虾踪影,连附近的群众都不愿到湖边放牧打草。
如今,站在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伍姓湖这一丰厚的历史遗产,如何使之形成新的发展活力?
记者从水利部门了解到,伍姓湖是运城盆地内涑水河、姚暹渠、湾湾河及其支流水系的汇集点,湖区四周是我省南部重要的湿地保护区,涑水河西岸,姚暹渠左右遗存有众多的沼泽洼地。这些浅滩湿地对改善当地小气候环境,调节洪水,减小自然洪旱灾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伍姓湖因地处古舜都蒲坂与虞都古城,与虞舜文化密切相关,文化内涵丰厚,名胜古迹遗存甚多。周围有解州关帝庙、鹳雀楼、普救寺、中条山五老峰等名胜古迹,将伍姓湖湿地融入这些旅游景观,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对促进永济市及运城市各县旅游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难看出,伍姓湖具备天然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永济市委市政府从生态修复和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将伍姓湖湿地修复保护治理提上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永济市委书记徐志英、市长孙中全指挥,多次召开论证会、协调会、推进会,并编制了《伍姓湖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使伍姓湖生态修复保护治理工程得以快速推进。
在永济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住建、城东街道、城北街道、伍姓湖农场、环保、林业、水利、引黄等部门共同参与。历时一年,投资200万元,修建大门一座,高大宏伟,气势磅礴。投资6000余万元,修建引道22米宽,650米长,通达平坦,引入胜境;修建巡湖路6.5米宽,16.7公里长,含护坡、管涵及东西两座桥梁,湖东西南北位置不同,景色迥异;引道及巡湖路两侧的诗文雕刻、雕塑小品,令游人抚今追昔、思接千载,神交古人而流连忘返。投资1400余万元,挑战土地盐碱难关,栽植乔木26种11000株,灌木17种5000余株,花草地被33种38万余平方米,百花竞放、万木葱茏。投资5000万元,占地200亩伍姓湖入湖口人工湿地的建设,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使上游来水得到彻底净化。
与此同时,拆除破旧违建20处3000余平方米,移除废弃电杆300根,清除各种垃圾4000余立方米,取缔违规放牧5起;修建围栏20公里,封闭式管理,巡湖路以内禁止人为活动,以保护湿地动植物栖息生长,逐渐恢复伍姓湖原本生态。
除此之外,伍姓湖被赋予更多文化内涵和文化节点,将历代文人墨客歌颂伍姓湖的诗文刻碑于主要位置,以宣传伍姓湖悠久历史和古文化发源地。特别是青年时期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时看到清代大学士牛运震攥写的《游伍姓湖记》之后,专门有一段批注,也被放置在伍姓湖的显著位置……
“湖光潋滟”“水凫沙鹭,风浴相翔”“秋则芦花吹雪,夏则莲叶披云”的美丽景色,如今已经在伍姓湖再次出现,并将不断造福后人。
06-19 来源:山广运城
05-07 来源:山广运城
07-09 来源:山广运城
05-07 来源:山广运城
06-21 来源:山广运城
03-17 来源:未知
05-23 来源:山广运城
07-01 来源:山广运城
07-01 来源:山广运城
05-23 来源:山广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