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娃卤肉:运城的美食传奇
在山西运城,有一种美食,历经百年传承,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就是——东娃卤肉。东娃卤肉,以运城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姚玉东的昵称命名,寓意着这种卤肉的品质与性情。

东娃卤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宋、明时期,芮城县阳城镇姚氏家族深得制作卤肉之精髓,姚旭兆老先生于1899年创建了“谐春堂” 卤肉老字号,是为鼎盛时期。 东娃卤肉精选优质猪肉,配制三十二味药膳,加四糖统色,伴猪大骨,由经验丰富卤制师傅经过三个多小时大、中、小火控温卤制;具有皮软色鲜、味美不腻、久放不腐、酥烂适口等特点。千百年来卤肉制作技能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相传,并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肉质鲜嫩、肥而不腻、营养丰富、回味悠长”的东娃卤肉风味。后来,这种卤肉的制作技艺逐渐传承下来,并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知的东娃卤肉,东娃卤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工艺的精细和选材的严格。它选用优质的猪肉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包括熬汤、卤制、配料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操作,才能确保卤肉的口感和品质。制作完成的东娃卤肉,表面呈棕红色,切开后肉质纹丝紧密,不干、不焦,吃起来酥烂适口,鲜香可口。
除了其美味的口感,东娃卤肉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东娃卤肉起源于1899年,姚旭兆老先生在蒲州开了一家谐春堂卤肉店,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路上,路经蒲州,这天,姚老先生生意火爆,前一天做的发面饼已经卖完了,姚老先生正在尝试用死面做饼,卫兵气势汹汹地掏出一把铜钱,砸在面案上,面皮被砸出很多细条纹,伙计无奈的把这些面皮卷起来,做成饼放在炉火里面,没有想到烤出来地饼外表金黄,层层起酥,脆到掉渣,老佛爷吃了饼夹肉连连称赞,百年以来,东娃卤肉把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工艺结合,注入三十二味中草药,经过12道加工工序,加工出来的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风味独特,销往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时过境迁,1986年,19岁的姚玉东重拾祖传手艺,开了“东风饭店”,主营卤肉,渐渐小有名气。1990年,姚玉东到工商局注册商标,打算擦亮老字号“谐春堂”,但发现名号已经被注册过了,经常去店里吃饭的县委书记潘新端提议:“你这小名‘东娃’就不错嘛,比‘东风’叫着亲切。”此后,东风饭店就改名为东娃卤肉店了,屈指算来,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娃卤肉,也寓意着这种卤肉的品质与性情。在品尝东娃卤肉的同时,人们也能够感受到洞宾故里,厚道阳城的精神风貌。
如今,东娃卤肉已经成为了山西的一张美食名片,深受游客的喜爱。在运城的街头巷尾,你都可以找到售卖东娃卤肉的店铺。每当有游客前来品尝,店主都会热情地介绍东娃卤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运城独特的地方文化和历史魅力。
总之,东娃卤肉是运城的美食传奇,它不仅代表了阳城独特的地方文化和美食传统,更是人们品味历史、感受性情的重要载体。(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