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锐:现代传统技艺与美术的融合
赵锐出生在万荣县,母亲解云仙是山西著名的高级面塑师。母亲的作品获得过多项民间艺术的奖项,不仅被很多国内朋友的喜欢,还被许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游客收藏。赵锐从小就在各式各样的面塑里穿梭,特别喜欢这类的物品。但是,母亲的面塑只局限在传统面塑上,例如,“面花”“花馍”,更加偏向于平面面塑。
赵锐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在京工作期间,偶然间遇到泥人张的面塑。他说,自己当时被惟妙惟肖的面塑震撼了,虽然自己出生在面塑世家,但只能望洋兴叹。这次偶遇让他做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回到家乡,传承与发展面塑这门传统技艺。把母亲的面塑技艺传承下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如何让平面面塑立体化?如何融合进现代美学?如何用手、工具将简单的面,刻画出栩栩如生的模样,刻画出创新来?才是重中之重。
赵锐用两年多的时间,一边学习理论知识,实操捏面塑,掌握各种技术;一边向有资历的面塑师傅学艺,北京、天津、西安、太原都有他拜师学艺的身影。最终掌握了捏、搓、揉、掀、点、切、刻、划等面塑制作的技巧。赵锐面塑突破了平面限制,制作了很多充满现代气息的作用,例如“小黄人”、“KT猫”等等。人物肖像、神话人物、历史人物、花鸟鱼虫等等,他都信手“捏”来。他将现代传统技艺与美学融合,形成新派面塑。
掌握成熟技艺之后,赵锐除了在家里制作面塑,还利用淘宝平台推广。不仅邻里可以受益,而且为面塑打开了一个新的“窗户”。虽然一开始的收益并不好,但是他潜心制作,用心经营。目前,他的作品在广东、上海、台湾等地都拥有特别好的口碑。海外的收藏家也不时向他定制产品。
赵锐在25岁的时候,就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万荣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无疑在传统文化界的瀚海里抛下了一颗石子,传统文化不是只属于年纪大的人,青年朋友的热爱奠定了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
赵锐在当地注册了“万荣面塑研究所”。“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把这门手艺做精、做大。”赵锐如是说。(芳林 荆志军)